四國遍路道上的靈場與巡禮者.jpg

四國遍路與八十八箇所

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(四国八十八ヶ所霊場)是指四國境內 88 處與日本佛教始祖弘法大師空海有淵源的寺院/靈場,而循著 1200 年前弘法大師修行佈教時所遍訪過的足跡、巡拜這 88 座寺院的旅程,則被稱為「四國遍路」或「四國巡禮」。

四國遍路是日本知名的佛教朝聖之路,亦是少見的環形朝聖路徑,這條長達 1200 公里的步行巡禮路線,途中穿行四國險峻的山徑與石梯、走過田野鄉間或偏遠寂靜的海岸線與海岬;而在資訊與交通都發達的現代,除了朝聖巡禮的信徒,更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、將其視為療癒修心反思自省之旅的遍路行者。

四國遍路沿途所見.jpg

除了最原始徒步前行的修行方式,現代人規劃巡禮的交通安排已有很大的變通性;依照巡禮者自身的體能狀況、時間行程及預算等不同的差異,粗略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徒步遍路

最為傳統且耗時的巡禮方式,依個別腳程差異、全程耗時約 40~50 天,長天數所需的吃住預算大概也是耗費最多的。

  • 車行遍路

可以租車自駕或單車騎行串連寺院巡禮,也可以利用大眾運輸交通進行長距離移動、以及定點居遊式的短距離接駁。

  • 跟團遍路

由旅行社安排規劃出不同路線的精簡行程,通常會安排當地嚮導或前輩/先達同行,並引領遍路者學習參拜的過程。

其中乘車或步行方式可交替進行,朝聖路線的巡禮順序亦能自由安排。

四國遍路道指標.jpg

若是計畫一次性走完全程,較多人會選擇從位於德島的第 1 號靈場靈山寺開始,並依順時針方向進行巡禮,直到抵達香川的第 88 號靈場大窪寺,這樣順著編號依序朝聖的參拜路線被稱為「順打」,遍路道上沿途也有較為清楚的指標;而從第 88 號寺院逆時針起始的路線則被稱為「逆打」,據說較可能因看漏指示路標而迷途,因此困難度較高。

不過現行的遍路之旅其實可以隨心從任何地點出發,也可以半途中止而無一定規範;多數人更多是選擇分區規畫的方式、進行多次的短程朝聖巡禮,持續地走在遍路道上。

四國遍路道上的巡禮者.jpg

遍路上的巡禮者

在四國旅遊時可不時見到身著傳統朝聖裝扮的編路行者,最顯著的標誌會是頭戴斗笠、上身穿白衣同時披掛輪袈裟,並手持金剛杖;這些裝束皆可於沿途的寺院與商店中所購得,雖然並非必備裝扮,不過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依循配備,如此也可讓他人能夠辨識出朝聖者,並增加與當地人交流互動的機會、偶爾受到預期之外的熱情款待。

寺院參拜所需的淨手處與祈願蠟燭.jpg

而在各個寺院札所的參拜方式,大致可以簡化為幾個步驟:

  1. 站在山門/仁王門前左側,雙手合掌並鞠躬;進入寺院後先在淨手處洗手漱口。
  2. 依序在本堂大師堂分別進行同樣一套參拜流程:點燈點香、將奉納用的「納札」(朝聖者的名片) 及香油錢分別投入專用箱內,合掌鞠躬後接著誦經或祈禱。
  3. 結束參拜後到納經所請神職人員於納經帳上授予「御朱印」(供奉數百日圓),作為到訪的參拜證明

寺院的淨手處與納經時間及料金.jpg

在旅人造訪四國寺院的期間,或多或少能看見身著典型裝束的朝聖者共同參拜,無論是不同年齡的差異性、或結伴或獨行,總有弘法大師與其同行二人;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他們焚香操持、低頭喃語的虔誠身姿與寂靜背影,雖然無法易地感同身受,仍舊不免為此動容。

利用巴士接駁車行遍路.jpg

曾在平價旅舍留宿時,兩度機緣與同宿的巡禮者共桌交談,兩位都是定點居遊型式,利用大眾運輸接駁或租借單車騎行、再搭配短程徒步的方式前往寺院參拜。

一位台灣的大姐計畫停留 40 多天、一次走完一趟順打巡禮路線,沿途並順道遊訪四國景區與鄉間;來自本州的日本爺爺則不定期重返四國,藉由區域性的巡禮規劃分區朝聖,以 80 多歲之姿仍舊活躍於遍路道上不停歇。

每位巡禮者出發的理由亦不盡相同,有人來到陌生異地探索心靈上的感悟、也有單純是對日本佛教寺院的追尋與走訪;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遍路故事,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,我也會踏上自己的朝聖之路。

JR四國與88箇所.jpg

旅途路過的靈場 (跳打)

此行環繞四國之旅的行前景點安排,發現有幾處靈場恰好就在這趟旅程規劃的既定方向、或是景區周邊步行 10~20 分鐘的距離範圍內,有些甚至就在半途的必經之道上,時間有餘當然一併納入行程順道遊訪,亦被戲稱此為「跳打」路線。

第51號靈場石手寺.jpg

  • 愛媛松山的道後溫泉站

從道後溫泉景區徒步至第 51 號靈場 (熊野山 虚空藏院 石手寺) 約 20 分鐘,由於鄰近古老的道後溫泉、加上院區佔地廣闊的佛寺建築群多被指定為國寶或重要資產,因此慕名而來的參拜者為數不少;石手寺曾依據其與記載最早的遍路者「衛門三郎再來」的相關典故而更名,院後更藏有一處修行洞穴與狹長的隧道而知名。

眾多國寶級佛寺建築的石手寺.jpg

第55號靈場南光坊.jpg

  • 愛媛的今治站

由今治車站徒步至第 55 號靈場 (別宮山 金剛院 南光坊) 約 10 分鐘,這所座落於市區的南光坊也是四國靈場中唯一一座以「坊」著稱的寺院;院區被橫穿的車道分隔、兩側毗鄰“神佛分離”後的神社教區,閒適寧靜的街區寺院頗有大隱隱於市之感。

橫穿寺院的車道@今治南光坊.jpg

第37號靈場岩本寺.jpg

  • 高知四萬十的窪川站

由窪川車站徒步至第 37 號靈場 (藤井山 五智院 岩本寺) 約 10 分鐘,寺院位於非觀光區的寧靜小鎮,院區的範圍不大、卻不時可見普普藝術的鮮豔畫作散落;位於本堂主殿的天花板畫作是其最大看點,據說是在該建物改建時、向全國各地的畫家與市民募集而來的繪畫作品來進行填充與裝飾,畫作的數量多達 575 幅、主題內容豐富且多元化,值得花點時間細細品味。

岩本寺本堂主殿的天花板畫作.jpg

岩本寺院內有提供「宿坊」的住宿設施,開放僧侶與參拜者留宿,另有供應早晚餐不同的付費方案,若有機緣安排一晚的宿坊體驗,也能參加早晨的「日課」祝禱活動;寺院同時提供露營、桑拿、坐禪及抄寫經書等特殊的體驗項目,相當多角化經營。

岩本寺的本堂、商店與宿坊.jpg

第84號靈場屋島寺.jpg

  • 香川高松的屋島山上站 (巴士)

搭乘屋島山接駁巴士在屋台山上站下車、通往山頂展望台的過道上,便會先來到第 84 號靈場 (南面山 千光院 屋島寺) 側面紅色的東大門,位處高松郊區景點屋島南嶺的靈場,可見院內順遊到訪的參拜者還不少;屋島寺的佔地範圍頗大,搭配上藍色天際的映襯更顯遼闊寬廣,同時有「太三郎狸」狸貓一家作為寺院的守護神。

屋島寺內的「蓑山大明神」神社.jpg

四國遍路順打路線由此開啟朝聖之路.jpg

  • 德島鳴門的板東站 vs. 板野站

行前曾考慮沿著大師的足跡、嘗試徒步走小一段遍路道,看著相互距離並不太遠的 1~3 號靈場 (徒步分別 17、38 分鐘左右),且與高德線上的板東站板野站都在相距 10 分鐘的路程,加上在三所寺院的停留時間,估算需時約 2~3 小時。

這似乎相當適合安排半日的時間走訪,本來計畫於德島共舞阿波舞後,折返高松的回程、中途下車順道走一遭;不過一場傻瓜們的“群魔亂舞”過後、整日陰霾的天空終於開始下起了雨,忽大忽小的雨勢加上過早陰暗的天色,讓已奔波一整日的旅人當下立即改變計畫,只在具代表性的第 1 號靈場走訪停留。

靈山寺的地面引導綠線(靠右).jpg

朝聖起始的靈山寺

距離高德線上的無人小站板東站、徒步約 10 分鐘路程可達第 1 號靈場 (竺和山 一乘院 靈山寺),由車站前往寺院的寧靜街區道路上,隨時可見地面上的綠色標線、落在朝聖者的右手側溫柔地引導。

第1號靈場靈山寺.jpg

靈山寺的觀音像與多寶塔.jpg

道路的盡頭迎來靈山寺頗為壯觀的山門 (仁王門),此時穿著傳統裝束的遍路者隻身悄然走過,與院區內綻放的粉白花樹、探出塔尖的多寶塔頂峰,共同構成一幅恬靜的美好畫面。

寺院本身的佔地範圍不小,走過縁結び觀音佛像與古老的多寶塔,不可錯過的是位於本堂主殿的天花板,在此懸掛了大量的燈籠、組成畫面令人相當印象深刻,據說每一盞都有著獨特的意涵。

靈山寺本堂主殿的懸吊燈籠.jpg

靈山寺的大師堂與參拜者.jpg

由於靈山寺是順打遍路的朝聖起點,院內的參拜者不少、身著傳統裝束的巡禮者比例亦相對高;另外此處也販售參拜巡禮所需的必要裝備相對齊全,甚至還配置了朝聖裝備的展示假人。

四國遍路的第一站與傳統裝備.jpg

旅人盯著眼前全身素淨、腳踏跟鞋的人形模特,不免稍感出戲而笑起來;那些依循大師足跡、遍訪四國各處 88 靈場的參拜者,走在這條朝聖的遍路道上,誰還不蓬頭垢面、猶如歷劫歸來?

 

延伸閱讀》

【四國交通】推薦交通票券:JR 四國 Pass、四万十・宇和海フリーきっぷ (單程型)、琴電一日券

【四國愛媛】古老的知名溫泉景區:道後溫泉&松山城 (第 51 號靈場 石手寺)

【四國愛媛】順遊島波海道端點的今治城 (第 55 號靈場 南光坊)

【四國高知】

【四國香川高松】市郊的屋島展望瀨戶內海 (第 84 號靈場 屋島寺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元六月 的頭像
    元六月

    元六月的世界旅歷

    元六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