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因為疫情停辦一年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,將在 2022 年重啟 (7/21.22)
大溪人準備迎來當地第二個過年,慶祝農曆 6 月 24 聖帝公的生日

#大溪大禧 2022

六月廿四 關聖帝君誕辰.jpg

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

每年的農曆 6 月 24 日,對桃園大溪很多的在地人來說,可能是一年當中除過年之外最重要的日子,即是地方聖帝廟──普濟堂關聖帝君的聖誕慶典。

為了向關聖帝君表達感謝之意,早期在大溪街區謀生的各職業成員與地區人士、組成各具特色的「社頭」團體,成員學習陣頭技藝、並在六月廿四關公誕辰慶典時參與遶境競賽,而這項傳統據說是從日治時期就開始,並一直持續至今。

六月廿四 準備出陣的三太子們.jpg

因著這幾年在大溪工作的地緣關係,每當夏季來臨總會陸續聽到在地人聊起有關「六月廿四」的大小話題,舉凡活動兩日的交管進出問題、今年誰誰所屬的社頭準備怎樣的裝備入陣、或是成員是否親自參與本次的遶境行列等等。

身邊有熟悉在地活動的朋友不時可以提點細節予以解惑,光是大仙尪神將的行走腳步與參拜身姿,都能辯出技藝差異而感覺特別有意思。

六廿四故事館 社頭文化及關公生慶典.jpg

地方文化資產的展示

近年來由於地方政府對無形文化資產的越加重視,配合誕辰慶典期間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多元,希望能藉此吸引對民俗慶典、與傳統資產文物感興趣的外地人前來大溪老街共襄盛舉。

為推廣大溪社頭文化,地方上原有歷史建築「大溪農會倉庫」,近年由木博館負責修復活化,設立「六廿四故事館」,作為相關主題的常設展覽與動態展演場

六廿四故事館常設展.jpg

2022大溪大禧 正氣活動 武德殿特展.jpg

今年在木博館群中的武德殿也設有「舞德殿」特展,以動態影像的方式紀錄多尊神將的行走姿態;館內雖是結合科技和影音的方式播放,以及與參觀者進行互動,但呈現方式有趣且吸睛,值得一訪稍微停留。

2022大溪大禧 正氣暖壽慶典.jpg

六月廿三、廿四的遶境盛事

不過對藉由地利之便而得以每年圍觀盛會的我們來說,最重要的日子還是在農曆 6 月 23、24 這兩天!

因為參與的社團和陣頭持續增加、以致於遶境時間拖長,近十多年來,已有 10 多個社頭提前至六月廿三下午出發遶境。

六月廿四 氣宇軒昂的三國神將.jpg

六月廿四 廟埕前三國神將.jpg

 

一直到廿四正日整天,長達兩天的遶境地方盛會,計有 30 多組參與的社頭團體巡遊入街,一組一組的陣頭隊伍依序進入普濟堂前方廣場,擺陣展演對聖帝公的慶賀與祝福。

六月廿四 廟埕活動.jpg

六月廿四 神轎「三進三出」的傳統禮俗.jpg

最熱鬧的活動現場當屬廟埕這裡,不懂門道的也能湊在兩旁和信徒一起觀看熱鬧;震天作響的炮鳴不斷、鑼鼓喧囂氣勢懾人,舉著大仙尪將軍的神將腳踏著傳統步伐架式十足,還有扛神轎的壯士們遵循著「三進三出」的傳統禮俗、一番賣力且震懾人心的陣勢之後,再將神座一尊尊的恭送入聖帝廟過夜。

六月廿四 小小三太子.jpg

六月廿四 小小醒獅團.jpg

在街區中觀賞遶境的團體,也能看到各路奇招;大人小孩搬著椅凳坐在街邊近距離欣賞,近年也陸續看到有小朋友擔綱演出的小將軍團體入陣。

雙龍搶珠的戲碼經典而必不可少、醒獅群活靈活現的舞動跳躍也很吸睛,還有些創意十足的改裝藝術也一起加入遊行的陣列;有些商家會在遶境巡禮的路線上設立壇位,在有交情的陣頭隊伍行經時施放鞭炮相迎,並由陣頭端出訓練成果參拜示意,讓整個老城街區顯得熱鬧滾滾。

六月廿四 舞龍陣頭.jpg

六月廿四 社頭文化遶境儀式.jpg

白天列隊遶境的社團戰線拉得頗長,為了依序進入聖帝公廟埕列陣參拜,陣頭成員們常常得扛著沉重的裝備,在大熱天底下緩慢地前進與等待,酷暑的太陽曝曬有時讓人脾氣特別容易失控;往年打架鬥毆事件時有耳聞,在當地警方的維安佈署方面,大概是重點注意事項。

如果想參與這場慶典盛會的旅人,最好隨身自備毛巾、扇子及水壺,還要撐得住襖熱與多點耐心。

六月廿四 神將退場.jpg

六月廿四 大溪遶境習俗.jpg

除了白天安排的陣頭順序,有時也能在六月廿三晚間,遇到不按牌理的社團突如其來的暗訪,讓晚上流連穿梭於各夜市攤位之間的旅人,還能繼續觀賞熱鬧的活動,大溪彷彿成了一座充滿活力的不夜城;至於車頂的鋼管辣妹們,則一直都是最受注目的「嬌點」。

車頂鋼管辣妹.jpg

旅人的素養與自覺

往年在遶境入街的六月廿三、廿四這兩天,普濟堂也會在正餐時間準備免費的餐點供應,我們通常會結伴去享用以關聖帝君名義分享的平安餐。

鹹的麵食讓人飽腹、涼的甜湯消暑解熱,協助分配的義工阿姨們不怕你吃、就怕你浪費,嘴裡一邊叮嚀著,要吃完哪!再怎樣挑剔的偏食人,都不該隨便浪費。

六月廿四 普濟堂平安餐.jpg

而在陣頭參拜的過程中,有時會有圍觀群眾為了拍攝照片,不顧行進隊伍的路線停在前方擋路;或是不顧場上賣力表現的陣頭擺勢,白目路人自顧自地橫切入隊伍之中,干擾陣頭的演出而不在意。

旅人要自覺,這場地方自發性敬天謝神的民俗慶典,我們都是過路人;有緣可以親身與會,怎麼能不懷抱感激之心熱情響應?

至於入夜後人潮退去的滿地垃圾……大家的素質水準大概還有一大段路需要好好地被教育。

 

一直都喜歡參與及觀賞這種、能夠展現在地人文風情的節慶活動,旅行時未經安排若能在異地偶遇當地慶典的驚喜,往往更令旅人記憶深刻;不過人卻總愛捨近求遠,願意辛苦地追求遠方的異地文化,卻很容易就忽略近在身邊的美好事物。

所以,如果你就近在不遠處,最好趕緊規劃安排,趁著六月廿三提早開始的遶境和暗訪,以及六月廿四正日的普濟堂大公出巡,一起來感受在地傳統、民俗文化的慶典活動。無關宗教,禮貌地作夥來湊熱鬧!

六月廿四 普濟堂廟埕.jpg

六月廿四 普濟堂前.jpg

順便提醒,因為大溪街區的腹地不大,幾條主要道路會進行交通管制、禁止車輛進入;建議可以在進入大溪河東之前,改乘公車接駁過橋進入老城,以降低對當地交通的承載負荷,同時旅人也能玩得較為輕鬆愉快。

 

同場加映〉

如果能在大溪待到晚上,不妨走到中正公園的邊緣旁,試著移動不同的角度、俯視觀賞大溪橋的燈光夜景。每天都有不同的色彩燈景,看你能蒐集到幾種顏色?

大溪橋夜燈 I.jpg

大溪橋夜燈 II.jpg

大溪橋夜燈 III.jpg

延伸閱讀》

肉腳騎行:騎 Ubike 探訪大溪河濱&月眉濕地落羽松〈大溪橋─中庄吊橋〉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元六月 的頭像
    元六月

    元六月的世界旅歷

    元六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